在“走出來”方面,主要是舉辦和參加國內外非遺展覽展示展演活動,多層次多方位增強非遺曝光度,加大多彩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力度,引導民眾自覺尊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保護傳承非遺。一是在每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結合地市專題、節慶專題等連年舉辦省級專場非遺展示展覽展演、儺舞文化專場展演展示、燈彩藝術節,舉辦“活色生香”——江西省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優秀節目展演等;二是讓我省非遺在省外亮相,積極參加成都國際非遺節、山東國際非遺博覽會、全國非遺曲藝周,承辦湘贛鄂皖四省聯展等展覽活動;三是步入國際視野,江西非遺赴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開展非遺攝影作品展、傳統技藝現場展,江西非遺帶著質樸的贛鄱氣息走向國際舞臺。
在“活起來”方面,一是評審設立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舉辦手作大賽、傳承人與專家對話活動、舉辦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展演等,二是啟動非遺+旅游,促進文旅融合,非遺進入景區實現了非遺在旅游業上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在“傳下去”方面,一是落實非遺研培計劃,多次舉辦傳承人群研培班,支持傳承基地、傳習所、非遺展示廳建設,培養傳承人和擴大非遺受眾,同時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二是出版非遺??督鞣沁z》、“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宣傳展示非遺,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民眾生活,使之蔚然成風,力求達到人人愛非遺,人人傳承保護非遺目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傳統工藝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是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2019年3月江西評選出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重點選取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發展前景、傳承人群較多、有助于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有潛力形成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并在此基礎上適當向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的項目傾斜。45個傳統工藝中有貧困縣修水的寧紅茶制作技藝、麟祥堂羅盤制作技藝等國家貧困縣項目。此外在連續多年的三區文化專項人才支持中,江西省非遺中心組織非遺專業人員前往受援縣開展非遺普查、挖掘、保護、傳承的指導和培訓。2020年積極鼓勵和支持非遺傳承人和保護單位參與“非遺購物節”,江西非遺項目保護單位、企業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將在各網絡平臺開展銷售活動,以此帶動貧困地區盡快擺脫疫情影響,促進社會消費,共享非遺保護成果,讓文化傳承獲得經濟效益,從而保障非遺傳承有序開展。
今年由于疫情特殊情況,根據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廳的總體部署,特殊時期走特色路線展示非遺,一是結合“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主題,江西在線上舉辦傳統醫藥、傳統體育等項目“圖、文、音、視”成果展示周;二是創辦“非遺購物節”,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將在各網絡平臺開展銷售非遺產品的活動,各地也將在歷史文化街區、非遺老字號等場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線下“非遺購物節”銷售活動;三是舉辦非遺紀錄片公益展播等系列活動;四是為展示我省傳統美食非遺項目的當下價值和獨特魅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下一步,江西非遺保護工作將繼續做好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深入開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研培,提高傳承人的傳承能力;促進文旅融合,推動非遺進景區、進市場;不斷創新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模式,探索非遺宣傳新途徑,全面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從興趣課堂到通俗讀物,從校園到社區,讓非遺故事走進民眾現代生活;開展“我是小小傳承人”展演;舉辦“我畫非遺”活動;編寫《江西非遺叢書》《江西非遺大典》;完善充實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踐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推進江西非遺“走出來”“活起來”“傳下去”。非遺來自于民間,它“活”在民間,也將會“火”在民間。我認為保護、傳承、弘揚非遺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雖然任重道遠,但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