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南昌4月21日電(記者郭杰文、陳毓珊)為加強鄱陽湖水域候鳥保護,江西探索智能生態護鳥新途徑,利用“圖音識鳥”App對鳥類進行精準識別保護,并搭建人工鳥巢,一些候鳥選擇留在鄱陽湖水域繁衍生息。
近日,國家電網南昌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用遠程變焦無人機巡檢輸電線路時,發現兩只禽鳥在鄱陽湖水域輸電鐵塔上筑起鳥巢,經與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溝通,確認其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為保護好這對東方白鸛,國家電網南昌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輸電鐵塔離地60多米高的絕緣子串頂端加裝絕緣護套。經過悉心守護,鳥巢中已孵化出5只東方白鸛幼鳥。
東方白鸛緣何青睞輸電鐵塔?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曾南京介紹,東方白鸛筑巢的地方,附近要有淺水湖泊、池塘或河流,便于它們覓食和育雛。鄱陽湖水域因缺乏高大喬木,而輸電鐵塔結構穩,一些東方白鸛選擇在輸電鐵塔筑巢。
為給鳥類創造良好棲息環境,江西在鄱陽湖水域輸電鐵塔安全區域搭建人工鳥巢和人工棲鳥架,引導鳥類在輸電鐵塔安全區域筑巢和棲息。其中對體型較大的東方白鸛專門定制人工鳥巢,目前已在鄱陽湖水域的輸電鐵塔上搭建起36個人工鳥巢。
“在輸電鐵塔安全區域搭建人工鳥巢一方面有利于保護鳥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電網運行安全,創造和諧生態環境?!眹译娋W江西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宇說,2019年冬季以來,輸電線路巡線人員已在鄱陽湖水域觀測到20余只東方白鸛幼鳥在人工鳥巢出生。
張宇介紹,研究人員根據鳥類棲息習性研發出“圖音識鳥”App,將90余種經常在輸電鐵塔周邊棲息的鳥類資料載入App,構建“云平臺+移動端App”涉鳥監測管理系統,輸電線路巡線人員可通過“圖音識鳥”App對鳥類進行精準識別保護。
江西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年華告訴記者,研究人員監測顯示,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東方白鸛選擇留在鄱陽湖水域繁衍生息,從候鳥變成“留鳥”, 進一步豐富鄱陽湖水域物種多樣性。
鄱陽湖作為中國最大淡水湖,每年吸引近70萬只鳥類棲息越冬。戴年華介紹,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增強,鄱陽湖水域生態環境逐年改善,尤其是鄱陽湖水域禁捕政策的實施,水生生物得到更好保護,為東方白鸛等鳥類繁衍創造良好條件。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